传承是最好的缅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陈晓华 海正 厉以宁 传承是最好的缅怀

传承是最好的缅怀

2024-07-17 10: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春景交至,天地清明。人们在春风里安放哀思,遥寄希望;在追忆中汲取力量,坚定前行。清明节这天,我们缅怀先贤、致敬烈士、感恩英雄,是为了使其宝贵的品质与精神薪火相传,继往开来。

清明之际,在此刊发《北京大学校报》追思文章,深切缅怀、致敬我们敬爱的创始院长厉以宁先生。先生之风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激励我们前行。

传承是最好的缅怀——怀念恩师厉以宁先生

傅帅雄

第一次正式见到厉以宁老师是在2011年的春天,当时我正在准备北京大学博士后的面试。就在这个面试之后,我有幸作为学生、秘书开启了追随厉老师十二载的难忘时光。

难以忘怀,厉老师的治学态度。几十年如一日,厉老师每天早晨会六点钟起床,然后开始一天的写作,在至少完成数千字的写作后,便和师母一起共进早餐。曾经有记者问厉老师为什么每天还这么辛劳,厉老师笑着回答:“时不我待,还有太多的研究想写出来。”正因如此,厉老师在八十高龄之后,仍撰写出《工业化和制度调整》《西方经济史探索》《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希腊古代经济史》《西方宏观经济学说史教程》《欧洲经济史教程》《经济低碳化》《文化经济学》等十多本著作和教材。记得每次当我拿着几十万字手稿与出版社交接时,出版社的工作人员总是惊叹于手稿的整洁、一气呵成、少有修订之处,由此可见厉老师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缜密的逻辑思维。身为学生的我们,在敬佩老师高龄高产的同时,深刻感受到老师刻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学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厉老师对学术的这份严谨也同样放在了对学生的教学指导中,厉老师85岁高龄时仍然坚持给本科生上课,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88岁时还在亲自指导自己的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学生提交的论文,厉老师都会认真修改,对于错误从来不留情面,要求学生始终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厉老师在教学中,不但重视学生的理论基础,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他鼓励我们带着题目出发,带着课题到实地去调研,带着书本积累的理论知识去印证真实的中国经济。记得我在牧区城镇化论文写作过程中,因当地统计数据缺失,厉老师要求我一定去牧区进行实地问卷调研并获取一手数据。牧区地广人稀,牧民居住分散,我前后去了6次,访谈了上千住户之后,论文才得到老师的批改通过。老师不但重视对当前中国经济的研究,同时还很重视经济学说史和经济史的教学和研究。“外国经济学说史”和“欧洲经济史”是厉老师留校任教后最早开讲的两门课程。他常说“论从史出”,而且强调“经济学是历史的科学”,研究经济学理论,首先要厘清经济学的发展脉络,系统了解经济学的演化过程;研究现实经济,既要从当前实际出发,还要学会从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中提炼和总结经济规律,这样才能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现实经济。2018年,厉老师指导我们开设了面向全校研究生的“西方宏观经济史学说”和“欧洲经济史”课程,并希望这些课程能让学生们更加系统地掌握经济研究方法。

2003年10月,厉以宁在家中写作(图片来源:华夏时报)

难以忘怀,厉老师的家国情怀。每年的两会期间,是厉老师最忙的时候,他先后担任了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在“两会”之前的几个月,厉老师总会安排到各地开展调研。每次调研回来,他都会专门抽出一周的时间整理调研情况,一字一句写下厚厚的一沓材料,有的带到会上交流,有的通过提案向大会呈报。在厉老师担任全国政协常委的最后十年里,我陪同老师去了内蒙古赤峰、贵州毕节等60多个市县开展调研。每到一地,厉老师也都会去当地的大街小巷走一走,从当地百姓生活中感受当下中国经济的神经末梢。看着已逾八十高龄的老师奔走各地开展实地调研,我感受到的不仅是一位经济学者务实严谨的治学态度,更是一位北大人始终把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镌刻在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厉老师始终关心贫困地区的发展,2003年以来他一直担任毕节改革扶贫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组长、总顾问,每月寄来的毕节信息报送都会放在案头认真翻阅。2005年厉老师创建了北京大学贫困地区研究院(现更名为“乡村振兴研究院”)并担任院长,连续举办了七届中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论坛,呼吁社会各界助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2018年12月18日,我陪同厉老师前往人民大会堂参加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厉老师获得了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改革先锋”称号,厉老师当时生病未愈,坐在轮椅上接受了颁奖。在回来的路上厉老师还问我:“明年在益阳安化举办的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论坛筹备的怎么样了,等我的病好了我还是要去参加。”

厉以宁先生的学术代表作《非均衡的中国经济》

难以忘怀,厉老师的学术思想。在厉老师身上总是能看到北大“常为新”的精神在学术上的博采、在思想上的创新。厉老师曾说到他认为能反映自己学术思想的几本代表作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非均衡的中国经济》以外,还提到了《体制·目标·人:经济学面临的挑战》和《资本主义的起源》这两本书。在《非均衡的中国经济》中,厉老师从中国经济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经济的非均衡理论,阐述了中国经济改革必须构建具有充分活力的微观经济主体的政策主张。《体制·目标·人:经济学面临的挑战》则阐述了厉老师对“以人为本”经济学内涵的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的起源》更是厉老师在比较经济史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为什么资本主义制度最早会在西欧出现?为什么中国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自行转变是一个非常艰难和漫长的过程?厉老师从制度分化与制度调整的角度鞭辟入里,引人入胜。

难以忘怀,厉老师的纯朴家风。厉老师的一生并非都是坦途,曾经被下放到北京门头沟和江西鲤鱼洲“五七干校”等地,住仓库茅棚、农垦劳作长达十年之久,和师母分隔两地十三年。在最艰难的时候,老师、师母和厉放师姐、厉伟师兄一家四口分居三地。面对人生最困难的时候,厉老师总是以乐观豁达面对困难,以诗意心态笑对人生。他还写下“心宽何处不桃源”的寄语开导学生,鼓励我们要有豁达的人生态度。厉老师的生活很简朴,生活方式也追求简单,让我们更为羡慕的是,厉老师和师母风雨扶持、相濡以沫地走过了65载岁月。每日早晨,厉老师在写作前就会做好早点,等师母起床后共进早餐;师母担心厉老师外出调研劳累辛苦,每次外出调研总是陪伴左右,悉心照顾,相携相伴。厉老师爱诗词,写诗是他对师母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在金婚50年时,厉老师给师母写下“携手同行五十秋,双双白了少年头,凄苦风雨从容过,无悔今生不自愁”。师母擅长水墨画,每每师母画成“大作”,厉老师就欣然在画上为师母题诗留念。2018年厉老师将他历年的诗作重新整理并配上师母的画作,出版了《厉以宁诗词全集》作为钻石婚的纪念送给师母,表达他对师母最深厚的感情。在厉老师的告别仪式上,师母对在场的北大师生说:“厉老师在生前常对我说,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北大,是北大培养了他,他以北大为荣。我也想对厉老师说,他也是北大的骄傲,同时也是我们全家的骄傲,更是我的骄傲!他此生没有遗憾!”

商务印书馆出版作品《厉以宁诗词全集》

何其有幸,我能作为厉老师的学生、秘书,追随老师十二载,这是我人生中无比珍贵的一段学习岁月。其中,不管是厉老师求真务实的治学精神,还是虚怀若谷的人生态度,都是我们一生学习的榜样。恩师已逝,精神长存,深切缅怀,是为了更好地出发,我辈将始终追随老师“经世济民”的步伐,以“敢当”的精神不断鞭策自身、不断“博采、实践、创新”。

(作者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研究员)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